记者观察本报记者 周子勋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等。市场普遍认为,2019年我国经济将继续承压。鉴于此,我国的宏观政策已实施逆周期调节。
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央行人士也多次表态,不是“大水漫灌”。李克强总理指出,相关金融机构要让更多贷款更便捷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要向中长期贷款方向加大力度,以此引导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长期向好。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这项举措的出台颇具深意。
客观而言,面临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宏观政策调整是大势所趋。在宏观政策调整时,市场不必过于纠结是否“大水漫灌”,而关键在于如何确保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如何引导金融活水通过正常渠道更好地浇灌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增强市场信心。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解决中国发展的长远问题,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促改革、调结构促进经济稳中求进。
不可否认,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2018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近8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活力依然不减——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73万亿元。此外,继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后,2月28日又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据估算,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总值约为10.6万亿元人民币,按2018年底的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5467万亿美元。如果放在全球来比较,大湾区2018年的经济规模,在当年全球经济体中大约排在第11名。这样一个区域,无疑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将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形成鼎足发展之势。
由此可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最根本的做法是要激活国内市场。而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释放扩内需信号也印证了这种趋势判断。不过,宏观政策放松要注意节奏和关键时点,更要把握好投放方向,资金投向必须聚焦城市治理整治、商业与街道繁荣、森林与绿化、生态与环保、养老与健康、医疗与医药、乡村振兴、教育与科技等领域,这将会发挥一系列的正外部性作用,比如着眼于长远效益、改善营商环境、做强市场配套、缓解社会发展问题。
这样一来,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做市场投资,实现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上都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还会增加城市经济的活力,有利于消费增长,而这正是经济增长的现实基础。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