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保费收入的与日俱增,一边是车险承保业务的连年亏损,这背后是我国险企分销体系与理赔端利益长期撕裂的结果。随着商业车险改革、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 断等进程的加快,车险业与后市场的关系,出现改变博弈、寻求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这种从浅层次合作走向深度融合的利益需求,过程走得颇为艰 难。

在北京车展期间,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在京举办“2016第11届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论坛”,此次论坛邀请了 十多位保险业及后市场产业链的知名人士,,以“车险业如何打破亏损怪圈,与后市场相融共生”为主题,集中展开探讨。汇聚了保险业、维修行业协会/联盟、零配 件流通、汽配电商、维修终端、事故车拍卖、数据服务商等数百业内同行参与论坛。

车险业务连年亏损“亏”在哪里?

目前,中国的车险业普遍采取分销合作模式。早年间,保险公司跑马圈地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分销份额,保险公司签下大量4S店、维修厂,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分销体系之中,除了支付15%~40%的高佣金,还会让出更多的利益,有的甚至对自身具有杀伤力。

这使得保险公司丧失对其赔付范围的绝对控制权。由此造成了当前几乎所有险企都在抱怨管控“无关赔付”和“超额赔付”之难。其实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审控体系,但碍于与4S店、维修厂难以言说的利益纠葛,审控体系常被束之高阁。

在正时汽车CEO李斌斌看来,多年来保险公司掩埋着一颗“毒瘤”,那就是分销部门和理赔部门仅对各自业绩指标 负责,而忽视了对方所必须面对的理赔控制和分销难度的难题。于是,在此背景下产生了一个悖论——保险公司对于4S店和维修厂的考核不在车辆的维修水平而在 于保险的销售能力。然而,这个悖论直接导致了保险公司赔付成本多年来居高不下。

李斌斌认为,保险公司应当理顺销售与维修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后,控制好无关赔付和超额赔付无疑是必须攻克的难题。

车险费改后,中小维修终端迎来新机遇

那么车险业如何摆脱带着镣铐跳舞的尴尬?如何与后市场深度融合、有序发展呢?有壹手联合创始人朱伟华认为,车险费率改革的来临或许将是一个契机。

2015年2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未来车主的出险率将与保费直接挂钩,这从而导致消费者在车况、维修成本以及保费上浮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也势必推动后市场出现更多的服务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