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国际车展期间,江淮汽车携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等近四十款产品亮相,包括新能源车产品iEV6S等。4月12日,江淮汽车发布了未来15年的新能源汽车中长期战略规划:到2020年,江淮汽车将推出第三代采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新能源车型,续航里程将达到400公里。此外,江淮汽车还高调发布了乘用车全新Logo,从五星徽标转变为“JAC”盾形标志。
新能源战略
2015年7月,江淮汽车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募集资金45亿元,发力新能源汽车。根据相关规划,江淮汽车拟将20亿元用于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建设项目,20亿元用于高端及纯电动轻卡建设项目,5亿元用于高新商用车变速器建设项目。实现2025年新能源车占江淮总销量的30%以上。而在此之前,江淮已先后与三星电池等多家新能源产业相关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完善在新能源产品研发、投产、投放等相关环节的体系建设。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刚曾对外表示,到2020年“十三五”计划末期,江淮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20万辆规模。
目前,江淮在新能源领域的探索已初见成效。2015年,江淮汽车实现全年累计销售各类汽车58.8万辆,同比增长31.6%,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江淮汽车实现整车销量18.85万辆,同比增长28.3%,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最大亮点,新能源汽车在1~2月连续破千辆后,江淮纯电动车3月创下1802辆的新纪录,一季度总销量达到4410辆,年度同比增长高达776.7%。
在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江淮推出了首款纯电动SUV——iEV6S,iEV6S相比前五代车型全面进化提升,整车功能新增和优化多达30项。该车采用三星18650三元锂电池,,电池容量达到33kWh,长程充电模式综合工况续驶里程251km,60km/h等速最高续驶里程高达300公里。
除此之外,基于iEV5平台之上的改款车型iEV5也将择期上市;8月份,江淮计划推出另一款A00级的小型纯电动车——iEV6e;2017年还将有续航能力超过300公里的iEV7。公开资料显示,江淮目前已经开发了两代产品平台共七代产品,其中iEV1到iEV4是源于第一代平台,基于传统燃油车开发;而从iEV5开始则启用第二代平台这一针对电动车设计的全新平台,最新亮相的iEV7是其第七代车型。从iEV5开始,江淮纯电动汽车开始全面采用三元锂电池,以提高能量密度,获得更长续航里程。
根据江淮汽车目前发布的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时,iEV8将采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续航里程达到400公里。到了2025年,将采用锂空气电池,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分别提高到500Wh/kg和500公里,到2030年时的电池能量密度将达到1000Wh/kg,续航里程提高到1000公里。
潜在风险
江淮汽车的新能源长期战略规划看起来非常完美,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在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关键技术还是被国外企业控制。此外,目前新能源车已是一遍红海,竞争加剧也让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战略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据了解,长安汽车、上海汽车等车企均出现了受制于电池供应不足,不得不减少新能源汽车供货量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绝大部分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所需单体电池均采购自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有关。
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领域,除比亚迪自产电池外,其他车企电池几乎均来源于外部采购。江淮和悦iEV4的电池采用的是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北汽新能源主打产品纯电动汽车E150和EV200的单体电池,主要来源于与韩国SK合资的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与ATL合资创立的北京普莱德电池公司;上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也来源于与美国的合资企业。
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最核心的三大技术分别是电池、电机和电控,这三部分占到了电动车整车成本的70%以上。而国内车企对电池、电机、电控等主要部件的依赖均非常严重。早在2013年,国家信息中心的一项数据就印证了这种情况:中国汽油机电控系统国内产量前4名的企业分别为联电集团、电装公司、西门子VDO和德尔福万源,均有外资背景,其产量占国内汽油机电控系统总产量的80%,而本土企业不足1%。
除了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欠缺,竞争加剧也增加了江淮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风险。
作为目前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的电动车已经在全球160多座城市运行,包括伦敦、阿姆斯特丹、洛杉矶、京都及中国境内超过50个城市。随着市场不断扩大,比亚迪也会加大产能,未来三年的目标是实现销量每年翻一倍。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6.2万辆,同比增长234.7%。比亚迪新能源车2015年实现的产值达到220亿元,历史上首次超过传统汽车的销售贡献(190亿元)。北汽新能源2015年实现销量20129辆,同比增长369%。2016年北汽集团给北汽新能源下达的销量目标为7万辆。此外,广汽、长安、上汽均发布了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
与上述竞争对手相比,江淮汽车目前并未表现出核心优势。另一方面,江淮汽车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却在下降:江淮汽车去年上半年利润总额为6.55亿元,营业外收入有7.8亿元,主营业务亏损1.1亿元;同期整车的毛利润率为13.5%,同比减少1.42%;营业成本大幅增加21.66%;底盘和其他业务的毛利润率为8.03%,同比减少9.01%。传统业务方面,在重卡市场,处于第二梯队的江淮一直无法突围,而在轻卡领域,江淮的优势地位也在动摇。新能源汽车成为江淮汽车目前的最大亮点。因此新能源领域一旦有失,也将成为江淮汽车潜在的最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