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专家表示,这20条措施从完善消费增长体制机制角度入手来促进消费,将对巩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放宽限购,稳汽车消费

“《意见》中对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措施将有利于稳定汽车消费市场,从而支撑产业平稳发展。”在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明看来,汽车是家庭支出中除房子之外的大额消费品,对于国民经济中消费的影响较大,激发汽车消费的增长潜力是消费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今年7月份,受前期汽车排放标准切换等因素影响,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6%,6月份为增长17.2%。“从去年开始汽车市场整体不太景气,出现过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王晓明说。

针对当前汽车市场低迷的现状,《意见》提出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实施汽车限购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推行逐步放宽或取消限购的具体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积极支持;促进二手车流通,进一步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意见》从3个方面促进汽车消费的增长。“从新车消费角度来说,提出了要逐步放松或者取消限购政策,这将会为新车消费松绑。”赵萍说,“从二手车消费角度来说,去年中国二手车的销量已经接近1400万辆,虽然这个规模较大,但是相对于2018年汽车保有量2.4亿辆来说,二手车的流通占比还非常低。二手车消费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因此《意见》提出要促进二手车的流通。”

“从新能源汽车消费角度来说,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机动车保有量的比重只有1.09%,基数还比较小,未来的增长空间也非常巨大。”赵萍说,“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的背景下,《意见》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地区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给予积极支持是非常及时的。”赵萍表示,《意见》有的放矢、多措并举促进汽车消费的稳增长,使汽车从消费增长的拖累因素变成牵引因素,为消费的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夜经济”点亮消费市场

《意见》指出,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开设深夜营业专区、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特色餐饮街区,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大投入,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提高夜间消费便利度和活跃度。

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也指出,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到2022年,建设200个以上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文旅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赵萍认为,《意见》提出增强“夜经济”消费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基本上与GDP保持了同步,保证了消费增长。“但是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很多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所以消费的时间变得非常有限。”赵萍说,“特别是在白天,很多人因为工作等日程安排会比较紧,因此就挤压了消费的时间,而‘夜经济’的发展为白天累积的消费需求提供了一个释放的机会。”

赵萍认为,发展“夜经济”为人们缓解压力、提升自我创造了条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日间经济、更好地促进人民生产生活的良性互动,从而使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让新业态在规范中创新发展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服务领域供给不足,流通环节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消费领域诸多“痛点”,归根结底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

在赵萍看来,此次印发的《意见》贯彻了用改革的方法来扩大消费的思路,通过完善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通过“放管服”的改革补上消费的供给短板、通过完善制度环境畅通流通渠道,从而能够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使消费者能够买得到、买得起,同时敢于买、愿意买。

《意见》提出,要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促进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形成更多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发展“互联网+旧货”、“互联网+资源循环”,促进循环消费。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有序发展。

赵萍还指出,《意见》提到了要用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来对待新业态的监管问题,事实上就是要为新业态的创新发展打造一个相对宽松但又比较规范的环境。“新业态创新的速度非常快,但是我们的政策法规以及标准的建设并没有跟上新业态创新的步伐,因此需要在制度上去补短板,从而使新业态在规范中创新发展。”赵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