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中经常会提到基金投向非标业务,那么什么是非标业务呢?与非标业务对应的标准业务又是指什么?其实,“标”与“非标”都是口语中为了方便而使用的简称,所谓“标”是指标准化债权资产,“非标”则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下面说一下“标”与“非标”的具体含义。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根据2013年3月25日下发的银监发[2013]8号《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定义为: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最近在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资产管理产品进行投资应当符合以下规定: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等分化,可交易。

  2、信息披露充分。

  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

  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

  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具体认定规则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另行制定。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之外的债权类资产均为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实践中,标与非标主要差别体现在业务流程、产品形式、客户资质等方面。目前,随着国家开始规范私募基金从事非标债权投资的投资模式和投资方式,私募基金行业也在健康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