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债券市场因为违约事件而风声鹤唳的时候,一度高歌猛进的基金子公司也不断遭遇产品违约的烦恼,甚至有部分基金子公司因此被监管层采取了暂停业务的处罚。但仍令业内人士担忧的是,在基金子公司的“野蛮生长”过程中,被其他资产管理机构视为高风险的项目却不断被部分基金子公司吸纳,而今,这些项目逐渐到期,其隐藏的兑付风险不容小觑。
但烦恼不止于此。某基金子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依靠通道业务等快速成长的基金子公司,在现有业务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要想实现成功转型,既缺乏明确的战略方向,也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这让许多基金子公司的未来发展陷入尴尬的境地。
“排雷”困难重重
刚性兑付的逐渐打破,让基金子公司高达数万亿元规模的资产管理计划暴露风险。
一位基金子公司员工向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自己的工作重点就从不断寻找项目转变为防止现有项目出现违约,自己出差的大部分工作内容都是向项目融资方“要账”。他颇有些忧虑地表示,由于很多实体企业的现金流十分紧张,特别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以及行业陷入衰退期的强周期企业的融资,随着相关资产管理计划的陆续到期,都有可能成为信用违约的重灾区。“之前为了冲规模,在项目上的风控常会松一点小口子,现在才知道,这个小口子开不得,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拉开一个大口子,甚至是大窟窿。”该基金子公司员工说。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计划不断爆出违约事件。如金鹰基金的子公司前海金鹰资管、华宸未来基金的子公司华宸未来资管,以及金元顺安基金的子公司金元百利资管等多家基金子公司近年来都频频曝出多起资管产品不能按时兑付,导致投资者不断向监管部门投诉,而民生加银基金的子公司民生加银资管等甚至被监管层处以暂停业务3个月的处罚。
转型路在何方
在现有资产管理产品中艰难“排雷”的基金子公司也一直在努力谋求转型。但令他们尴尬的是,曾经过于注重“通道”等短平快业务,,虽然让基金子公司迅速崛起,却也给转型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某基金子公司副总经理就向记者指出,由于基金子公司在诞生之初存在一定的政策红利,因此,从抢占市场份额的角度考虑,大家都尽可能地选择最容易短期壮大的模式来发展,其中不仅会有意识地忽略部分风险,而且还会忽视专业性人才储备。“对于风险的忽略,让我们尝到了苦果,现在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去阻止违约事件的发生。更让我觉得困难的是,基金子公司转型不仅是必然,也是生存的迫切需求,可真想转型了,就发现自己最大的短板其实还是在专业人才的储备上。”该副总经理说。
业内人士也表示,从表面来看,基金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宽泛,被称为“万能神器”,但业务宽泛的背后,却往往意味着杂而不精,这也是大部分基金子公司转型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资产管理行业在历经前两年高速发展后,留给基金子公司转型的市场空间已经不大,更多的需要直面“红海”竞争,这也意味着,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路径,基金子公司转型的代价将会很大。
推荐阅读:
同质化之殇:分级跌落神坛 短期理财成鸡肋
信达澳银基金难解人才荒 菜鸟基金经理扎堆上位
工银双利:四分之一的二级债基仍赚 机构看好债券后
(责任编辑:张振江 HN061)